当前位置:首页 > 高端水果 > 车厘子 > 正文

车厘子苗和大樱桃苗怎样区分?

2023-12-31 22:04:19  来源:网络   热度:

一、车厘子苗和大樱桃苗怎样区分?

车厘子和樱桃在外形上比较相似,但是它们的叶子却不同,一般车厘子树的叶子比较细长,而樱桃树的叶子比较宽圆,同时它们在植株的颜色也有很大区别,车厘子的树皮是红色,枝干粗壮,而樱桃树的则为褐色,枝干细长。

一、车厘子树和樱桃树叶子的辨别

车厘子树叶

很多人都会把车厘子和樱桃弄混淆,其实它们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一般是通过车厘子树和樱桃树叶子辨别,车厘子树的叶子比较细长,而普通的樱桃树的叶子比较宽大,且叶形为椭圆形,这也是区分两者最好的方法。

樱桃树叶

虽然车厘子和樱桃比较相似,但是两者的植株却大有不同,一般情况下车厘子的树皮是红褐色的,枝干比较粗壮,且分枝较多,而普通樱桃树的树皮是褐色的,枝条比较细,分枝相对来说要少些,这也是它们最大的区别。

二、车厘子和樱桃的区别

1、外观不同

虽然车厘子和樱桃比较相似,但是它们从外形上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一般车厘子的个头比较大,颜色呈暗红色,相对来说也会硬一些,而樱桃的个头小,主要呈鲜红色,捏起来比较柔软,这也是区分彼此的最好方法。

2、习性不同

也可以从生长习性来区分车厘子和樱桃,通常车厘子是在每年的6月份出产,到了8月份的时候,就会大量的上市,而国内的樱桃抗寒能力差,需要在温暖且空气湿度大的环境下生长,在每年5月份时候成熟。

有的地方也把车厘子叫做是樱桃。其实车厘子和樱桃是有区别的。

车厘子是由国外引进的,果实要比樱桃的果实要大一些。车厘子就是英语单词cherries(樱桃)的音译,它们在广东及香港被直译做“车厘子”。车厘子比较常见到的品种是宾莹,其次是霖宝,宾莹果实呈暗红色,皮厚坚挺,弹性很好味甜。霖宝果实呈淡黄色,果实细腻,多汁。车厘子的主要产地是美国、加拿大、智利、澳洲、欧洲等地。

国内的大樱桃与国外的车厘子是一样的,小樱桃又称中国樱桃,个头比较小,皮薄汁多,一般是浅红色。在中国的的分布比较广。其实,车厘子和小樱桃同属蔷薇科落叶灌木果树,是同一种植物,只是品种不同而已。

二、车厘子苗价格

车厘子苗价格 - 打造一个繁荣的车厘子产业

车厘子是一种珍贵而美味的水果,深受全球消费者的喜爱。它的甜美口感和独特风味使得车厘子成为了许多家庭聚会和节日庆祝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对健康食品需求的不断增长,车厘子市场也变得越来越具有潜力和竞争力。

在车厘子市场中,育苗阶段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只有选择优质的车厘子苗才能够培育出高品质的车厘子果树。因此,我们将重点讨论车厘子苗的价格以及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

车厘子苗价格的因素

车厘子苗的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首先,苗木的品种和质量是决定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品种的车厘子在市场上的热度和供应量不同,因此价格也会有所差异。同时,种植车厘子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也会对苗木的价格产生影响。

此外,车厘子苗的生长年限和规格也是决定价格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生长年限越长的车厘子苗价格越高,因为它们相比较较短生长年限的苗木拥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和较高的存活率。苗木的规格也会影响价格,大规格苗木更为稀缺,因此价格相对较高。

最后,市场供求关系和经济因素也是决定车厘子苗价格的重要因素。如果市场需求大于供应量,苗木价格会上涨;相反,如果供应量大于需求,苗木价格则会下跌。此外,通货膨胀和经济发展状况也会对车厘子苗价格产生影响。

车厘子苗价格的变化趋势

近年来,全球车厘子市场迅速发展,导致车厘子苗的价格也在不断变化。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过去几年间,车厘子苗价格呈现出上涨的趋势。

一方面,这是因为全球对于健康食品和高品质水果的需求增加了。车厘子作为一种高营养价值的水果,一直受到健康意识增强的消费者青睐。特别是在发达国家,消费者对于优质车厘子苗的需求不断攀升,推动了价格的上涨。

另一方面,车厘子种植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气候变化、病虫害等因素对车厘子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从而导致供需失衡。车厘子苗的供应不足也是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种植技术的不断创新,车厘子产业正逐渐克服这些挑战。更高效的育苗方法和耐病虫害的品种的引入,有望提高车厘子苗的产量和质量,从而缓解供应压力,并对价格产生积极影响。

打造一个繁荣的车厘子产业

随着车厘子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发展,打造一个繁荣的车厘子产业变得越发重要。在这个产业中,车厘子苗的育苗阶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一个良好的苗木市场是发展车厘子产业的关键所在。

为了满足种植者对优质车厘子苗的需求,扶持和发展苗木生产企业变得至关重要。政府可以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和补贴,鼓励农民和企业从事车厘子苗的培育和销售。同时,加强对车厘子苗的品种改良和科学研究,提升车厘子苗的质量和抗逆能力。

此外,推动车厘子苗交易的规范化和透明化也是一个重要的举措。建立苗木交易平台和信息发布系统,为种植者提供多样化的苗木选择和市场信息,有助于促进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最后,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是发展车厘子产业的重要方向。通过与其他车厘子生产国家的合作,可以共享育苗经验和技术,促进全球车厘子产业的共同发展。

结论

车厘子苗的价格是打造一个繁荣的车厘子产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通过了解车厘子苗价格的因素和变化趋势,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和管理车厘子产业链,从而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以及各方的合作努力,相信未来车厘子产业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打造一个繁荣的车厘子产业,让更多人享受到这种美味水果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三、车厘子苗几月移栽?

每年春季的3月中旬左右移栽车厘子树苗比较合适,移栽时最好选择土质松软、有机质丰富并且土层深厚的地块,然后在地块中挖一个大小合适的坑,将根部带着土团的车厘子树苗放在坑中并扶正,最后在土壤中浇透定根水即可。

四、车厘子可以种子繁殖吗?

可以

可以种植 车厘子的种子是可以种植的,它的种子有一定的发芽能力,成熟后种植到土壤里面去可以生根发芽,但是它种子的发芽率比较低,发芽之后也难以结果,而且苗株的的变异性还比较大,所以一般很少使用这种方法种植。

 2、准备工作 选择成熟饱满的车厘子果实,将其清洗附着在种子表面的果肉清洗干净,之后置于阴凉处晾干种子1-2天,期间先准备好疏松透气、排水性良好的肥沃土壤,装入到花盆里面去之后就可以准备播种了。

 3、种植方法 把处理好的车厘子种子直接播种到土壤中,然后适量浇水,保持土壤微微湿润即可,温度适宜的话,大概一个月就能够发芽生长,注意土壤不能过干,否则车厘子种子是难以发芽的,但是也不能让土壤有积水产生。

五、车厘子苗盆栽怎么管理?

盆栽车厘子最好使用幼苗栽种的方法,市面上有很多车厘子的幼苗购买,尽量选择长势较好,根系较为发达,枝叶有明显叶芽的幼苗,栽种之前可以将幼苗的根系和枝叶进行修剪,可以把它放在多菌灵等药物中浸泡消毒后栽种。

3、幼苗栽种

处理好幼苗之后就可以将它栽种到准备好的土壤里,尽量将幼苗的根系舒展开来,然后用土壤将幼苗压实,将它栽好之后为它浇透水,把它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基本上就已经将它种植好了,整个过程相对简单,比较容易上手操作。

4、后期养护

把幼苗栽好之后前期不要给它浇水过多和施肥,在植株生长旺季的时候要对它进行掐尖处理,适当的抑制它的生长,等它逐渐长大后水肥就可以按照正常的养护方法进行培育,小水勤浇,勤施薄肥,到后期就能顺利开花结果。

六、车厘子怎么分辨几年苗?

车厘子树苗一般3年左右比较好,车厘子一般需要种植2-7年才会开花结果,这样3年左右苗买回来种植3年左右就可以结果了,车厘子树苗2年左右挖出重新种植可以提供1-5年左右漫长生长期,这样给了车厘子很好时间生长和管理。

七、车厘子苗移栽几天发芽?

15天左右吧

3月底移植的车厘子树苗半个月左右会发芽。移栽果树时,原来的土痕要与地面持平,浇透水后会下沉5厘米左右,这个栽植深度,抗旱性好,生长势较强。最好每隔7-10天浇一次水,直到雨季来临。

车厘子不适合北方种植,北方种植出优质的车厘子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车厘子喜欢高温,而北方温度比较寒冷,而且车厘子还对水分有一定需求,北方天气比较干燥,所以不适合车厘子的生长。

八、车厘子苗能长多大?

车厘子树能长三四米高。车厘子树养培的时间较长,需要生长3-7年才能挂果,美国的车厘子一般5年就能挂果。生长到第三年开始结果,但是产量较少,之后随着年岁产量开始增加,到了第六七年产量特别旺盛,一棵树上能挂果60-90斤。车厘子是喜光、喜温、喜湿、喜肥的果树, 适合在海拔300-1200米,年均气温10~12℃,年降水量600~700mm,年日照时数2600~2800h以上的气候条件下生长。

九、车厘子苗春天种植方法?

种植区域的界定。车厘子喜温暖润湿的环境,抗寒能力差,适宜在年平均气温15-16℃的亚热带地区栽培。

地块选择的方法。车厘子适宜种植在土层深厚、疏松透气、交通方便、有机质含量高的沙壤土栽培,不适宜在黏土地块栽培。

栽植时期的确定。一般在春季萌芽前移栽,冬季温度较高的地区也可以秋末移栽。

车厘子的栽植密度按照不同的品种、砧木、土壤条件和整枝技术决定。在肥沃的平地一般采用Y字形整形,株行距1×3米,自然开心形整形树型可以按照2-3米×3-4米栽培。

种植前深翻地,并熟化土壤,将腐熟农家肥和熟土拌匀后施入穴内,栽后浇透水,也可以施入硫酸钾型复合肥。

十、怎样人工繁殖黄鳝苗?

黄鳝养殖技术 一.食性:黄鳝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蚯吲是很好的饵料。黄鳝池水温应保持在15-28摄氏度之间;切忌碱较重的水,并要求隔日换水一次。否则不好养。黄鳝一般不会抡食(视觉不好)。昼伏夜出,白天藏于洞内,晚间守候在洞口捕食,当气温、水温较高时,白天也常出洞呼吸与捕食。摄食多为啜吸方式,视觉不发达,夜间主要依靠前后鼻孔内发达的嗅觉小褶,感受随着水流传过来的饵料生物发出的微弱的化学分子的扩散。在野生条件下,主要摄食各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大型浮游动物如轮虫类,也捕食水蚯蚓、蝌蚪、幼蛙、螺、蚌及小型鱼虾类,还有嗜食陆生动物的癖好,夜间常游近岸边,甚至离水上岸觅食,捕食蚯蚓、蚱蜢、飞蛾,还兼食有机碎屑,丝状藻类和浮游藻类. 二、饲养池:最好选择避风向阳、水源方便的地方建池,以便换水和排水。池的大小应根据养殖的规模和数量来确定。家庭付业养殖,以,宽4-5平方米或十几平方米均可。饲养池深1.5米。池内壁涂抹水泥。池的上半部应略为向内倾斜,以防逃跑。黄鳝喜穴居,故池底应铺筑30-50厘米厚的肥泥,并在泥中渗和一些稿杆和畜粪,以增加有机质,然后再投以石块、断砖等物,人工造成穴居的环境条件。池子铺好后,在泥土上面应保持15CM左右的水层,在与水平面相平的地方设一排水口,在排水口对面略高于水面的地方设一进水口.进出水口都要用塑料网布或铁丝网拦住,以防逃逸。也可利用宅旁园地的旧粪坑、积肥池、废沼气池等加以改造利用。为保持池内水质新鲜,水体溶氧充足,应隔日换水一次,夏天高温季节,更应增加换水次数。(北方及寒冷地应建地下式或半地下式饲养池) 由于鳝鱼有大鱼吃小鱼的习性,因此应分池饲养。一般可分为亲鳝繁殖池、苗种培育池和成鳝饲养池(亲鳝繁殖池和成鳝饲养池也可以合并)。在成鳝产卵孵化期间(4~8月份),可在池内投放半腐烂的苕种或油荚子等稿秆,让雌鳝在上面产卵,当其孵化出幼鳝后,可全部捞取放入另外的池中喂养。苗种池以肥水为主,培养水蚤和其它小虫,供幼鳝摄食。 三、养殖技术 http://te-yang.cn 1..选种及放养:苗种放养是鳝鱼养殖生产中的重要一环。要搞好鳝鱼的人工养殖,就应坚持多种渠道解决苗种的来源,采取科学的饲养方法,获取好的产量和较佳的经济效益。 (1)苗种的来源。购买或自已采集,此外,捞取黄鳝受精卵,进行人工孵化,培育黄鳝苗,也是一个好办法。 ①一是在市场上采购鳝种;要选择健壮无伤的黄鳝。应该选购一直处于换水暂养状态的笼捕黄鳝种苗作为饲养对象。凡是受到农药侵害的黄鳝和药捕的黄鳝都不能作种苗放养。一般可以将黄鳝品种分为三种:第一种,体色微黄或橙黄,体背多为黄褐色,腹部灰白色,身上有不规则的黑色小大斑点,这种鳝种生长快,最大个体体长可达70CM,体重1.5公斤左右;第二种,体色青黄,这种鳝种生长一般;第三种,体色灰,斑点细密,这种鳝苗则生长不快。鳝苗应该分开饲养。鳝种的大小最好是每公斤35尾左右,规格太小,成活率低,当年还不能上市;规格太大,增重倍数低,单位净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放养哪一种规格的鳝种还得考虑市场因素。如果春节前后市场上规格大的商品鳝价格很高,养殖者也可以适当考虑放养大规格的鳝种。 ②二是直接从野外捕捉野生黄鳝种苗。野生黄鳝种苗的采集方法也有二种:方法1:春天,气温回升是捕捉鳝种的最好季节,其他季节可利用黄鳝夜间觅食的习性来捕捉。捕苗方法以鳝笼诱捕和手捉为好。每年夏季,可以在稻田和浅水沟渠中用鳝笼捕捉,特别是闷热天或雷雨后,出来活动的黄鳝最多,晚间多于白天。晚上或者雷雨过后放入田间的水沟中,几个小时以后就可以捕捉到黄鳝。用鳝笼捕捉黄鳝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最好用蚯蚓作诱饵,每只笼子一晚上取鳝苗-次;二是捕鳝笼放入水中的时候,一定要将笼尾稍稍露出水面,以便使黄鳝在笼子中呼吸空气,否则会闷死或得上缺氧症。黎明时将鳝笼收回,将个体大的黄鳝种苗出售,小的留作鳝种。用这种方法捕到的黄鳝种苗,体健无伤,饲养成活率高。 方法2:是晚上点灯照明,沿田埂渠沟边巡视,发现出来觅食的鳝鱼,用捕鳝夹捕捉或徒手捕捉。捕捉时,尽可能不损伤黄鳝的身体。捕到的黄鳝苗应该马上放养。 ③半人工繁殖的苗种培育。即野外捞取黄鳝受精卵,进行人工孵化;或自已人工繁殖。 黄鳝的繁殖习性:模拟野外自然产卵环境,在养殖池中让其自然繁殖。黄鳝有奇特的性逆转现象,从胚胎期到性成熟都是雌性,区别黄鳝的性别可从体长判断:体长在20~35CM以下的全为雌性;产卵以后卵巢逐渐变成精巢(体长在22CM左右时开始性逆转)。体长36~48CM肘,部分性逆转,雌雄个体数几乎相等;成长至53CM以上的个体全多为雄性。 黄鳝两龄成熟,全长在20CM左右的个体即可达到性成熟,怀卵量约为200~400粒;全长50CM左右的个体怀卵量约500~1000粒。黄鳝的生殖季节较长,产卵季节为每年的5~8月,产卵盛期为6月上旬至8月(黄鳝的产卵从每年5月中下旬开始,6月上旬为产卵盛期,8月上旬结束,但开始产卵的时间和盛期与黄鳝栖息环境的水位变化有关系,如遇枯水年份,则其产卵和产卵盛期都会推迟,等到水位上涨时才会繁殖。产卵的个体,前期以较大型的为主,而在8月上旬产卵的个体,体重多在50g以下)。黄鳝产卵常在其穴居的洞口附近或挺水植物、乱石块间。洞穴的结构比较复杂,可分为前洞、后洞和岔洞,出洞口有3—4个。洞口通常开口于隐蔽处,洞口下缘2/3没于水中。在水田中央的洞,离地面深约3—4 ㎝,并呈横向发展。前洞产卵处比较宽,后洞较窄,洞长约为黄鳝体长的3—5倍。产卵前雌雄亲鳝常在洞口外先吐泡沫筑巢,泡沫位于洞口的上方,积聚成巢,将卵产于泡沫中,故受精卵在水面的泡沫中孵化,若泡沫被毁坏,卵即下沉;卵成批产出,成熟的受精卵为金黄色,比重较水大,无粘性,卵径在2~4毫米之间,吸水膨胀后可扩大到4.5毫米左右。在产卵孵化过程中,雌雄亲鳝有护卵的习性,一般要守护到鳝苗的卵黄消失为止。受精卵孵化期较长,约需七、八天才能孵出幼鱼。刚出膜的幼鳝,全长13毫米左右,此时具有胸鳍,鳍上布满血管。胸鳍经常不哼停地扇动,是幼鱼期间的重要辅助呼吸器官。当全长达到30毫米以上时,胸鳍即逐渐退化,最后消失。 在野外收集黄鳝受精卵,然后人工孵化育苗。在每年盛夏的时候,有些湖岸沼泽地区和农村的水沟、水稻田,常常可以见到一些泡沫团状物漂浮在水面上,这有可能是黄鳝的孵化巢。当发现这种现象时,应该及时用瓢或盛饭的勺子轻轻将它捞起,放在已经盛入新水的面盆或水桶中。而后,将鳝卵小心地放在鳝卵孵化巢中孵化。孵化期间的管理和人工繁殖孵化期间的管理是一样的。 自已人工繁殖孵化育苗:每年年底,从人工养殖的成鳝苗中,选择体格健壮,体色黄而有光泽的个体,集中在富含有机质土壤的池中越冬,待转年4~8月自然产卵繁殖(产卵盛期为5~6月)。当池中水温达到15℃以上时,要加强对这批鳝鱼的投饵喂养。在繁殖期要密切注意鳝鱼产出的卵和孵化的鳝苗,发现卵后可以取出来专门孵化,发现苗也要及时捞出按不同规格分池放养,以防大鳝鱼吃小鳝鱼、相互残食。在培育池内,可以先用鸡粪等有机肥培育出浮游生物,然后将鳝苗放入,让鳝苗靠吃浮游动物生长。如果浮游动物不足,则可以辅助投喂一些煮熟的蛋黄浆。幼鳝一经开始吃食,就可以逐渐分散活动。 以后即采取在每年10月份左右将大黄鳝捕捞起来,小黄鳝留在池中,让其钻入泥穴越冬。这时应把池水放干,保持土壤润湿,在气温较冷的地方,可在池土上面覆盖一层稻草,以保温防冻。到第二年春暖以后,放水入池,幼鳝即出穴觅食,成为第二年的饲养种苗。 (2)苗种的质量。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可作为苗种。那些用钩捕受伤的,放养后成活率低,即使不死,生长也相当缓慢。因此,一般不宜选用。在捕捉鳝鱼种苗时,不要用铁丝钩伤鳝鱼。如在市场上,则不能买用糖精等喂过的鳝苗。 (3)苗种规格。苗种规格一般以25g为优。每千克40尾为宜。这种规格的苗种整齐,生活力强,放养后成活率高,增重快,产量高。鳝种规格过小,摄食能力差,增重不快,当年不能收益。在同一个饲养池内,放养的苗种要注意规格整齐,大小要尽可以能一致,不能悬殊太大,不同规格的苗种最好能分池分能饲养,以免争食和互相残杀,影响生长和成活率。 (4)黄鳝的品种很多,其中生命力最强的是青、黄两种,脊侧和劲部黄色的也为优良。为了确保养殖产量高、效益好,在发展黄鳝养殖生产上要逐步做到选优去劣,培育和使用优良品种。 2.放养时间和放养密度。放养时间要早,以早春头批捕捉的或自繁的鳝苗种放养为佳。开春较早的地方,黄鳝在四月份就出洞觅食。人工养鳝池在四月份就可以投放种苗。黄鳝经越冬后,体内营养仅能维护生命,开春后,需大量摄食,食量大且食性广。因此,要尽量提早放苗,便于驯化,提早开食,延长生长期。放养密度:因鳝池大小,饵料来源,苗种规格以及饲养管理等不同而异。人工养殖黄鳝,放养密度可稍大些,每平方米放养体重25克的幼鳝50—60尾,即每平方米放养幼鳝1.5公斤。有经验的可放80-100尾.。如放养的规格较大,密度可相应减少。反之,则可相应地增加。家庭养殖一般每平方米放养量以.1 -1.5公斤为好,池中可搭配放养一些泥鳅。一般每公斤鳝鱼苗可长成 510 公斤成鳝。(鳝鱼的生长规律是当年幼鱼只能长到20厘米,2冬龄的雌鱼才达成熟期,体长至少为34厘米。成鳝最大个体可达70厘米,重1.5公斤。人工养殖的话,最适宜水温为15~280C之间。水温在25-33度时,30克的黄鳝每个月可以增重30-40克,不过这种生长速度只能保持大概5个月左右,5个月后即使气候适宜它的食欲也不旺盛了,因为这时它已经是又粗又短,整个一肥胖症到了极限)。 3.饲料来源。黄鳝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饲料可就地取材多渠道落实饵料来源。一是在养殖池内施足基肥。培育枝角类、桡足类、轮虫及底栖动物等;二是在养殖池内放养一部分怀卵的鲫鱼,抱卵虾,让其产卵孵化出幼体;三是专门饲养福寿螺或螺蛳、河蚌等等;也可与发展珍珠养殖相结合,利用蚌肉作为饵料;四是在养殖池上万加挂黑光灯诱捕飞蛾、螟虫及其它昆虫;五是利用猪、羊、鹅、鸭的内脏;六是培育(如从日本引进的“大平二号”蚯蚓等)或挖取蚯蚓、人工繁殖蝇蛆等;七是当动物性饵料不足时,可投喂米饭、面条、瓜果皮等植物性饲料。 饲料喂量一般是每平方米每天投喂饵料350~500克。约占鳝鱼体重的6~7%,夏天可达体重的14.3%。 4.投饵技术。黄鳝投饵应坚持“四定”原则:一是定质,不投喂腐臭饲料,保证饲料新鲜不变质;二是定量,黄鳝的摄食强度直接与水温有关,通常—月份日投饵量为体重的%;8月份黄鳝摄食强度最大,生长最快,日投饵量可增加到体重的8%—10%;当温度达到0℃左右时,应少投饵或不投饵。一般应在投饵后2小时进行检查,若饵料已吃完,说明饵料量不足,应适当增加,若小时没吃完,则说明饵料过量,应适当减量;饵料过剩,将败坏水质,造成疾病。三是定时,根据黄鳝具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每天傍晚投喂为好。四是定位,为使黄鳝养成定点吃食的习惯,便于观察吃食情况和清扫残料,应设置食台,固定地点投喂,食台是黄鳝群争食的地方,食台应适当分散,多设几个。 需特别指出的是,因目前养殖黄鳝的苗种主要来源于野生采捕,初放养时对环境很不适应,一般不吃人工投喂的饲料,因而需要驯饲,否则容易导致食欲不振,造成养殖失败。驯饲的具体方法是:鳝种放养—天内不投饲,使其腹中食物消化尽,然后将池水放掉加新水,于晚间进行引食。引食时用黄鳝最喜欢吃的蚯蚓、河蚌肉切碎,分几小堆放在进水口一边,并适当进水,造成微流。第1次的投饲量为鳝种重量的1%—3%,第天早晨如果全部吃完,投饲量可增加到4%—6%。如果当天的饲料吃不完,应将残料捞出,第2天仍按产天的投饲量投喂,待吃食正常后,可在饲料中掺人来源较易的瓜果皮、豆饼等,同时减少引食饲料,如果吃得正常,以后每天增加/普通饲料,几天后,就可正常投喂了。 黄鳝食量大,日摄食量可达体重的14.3%,一定喂足。当饥饿时可残食比自身小的黄鳝。 同时应注意防止鸭子、野兽和猫、鼠等入池埔捉黄鳝。 5.主要疾病防治 ⑴肤霉病:病因是由于黄鳝互相咬伤或敌害生物的侵袭造成伤口被霉菌感染。霉菌的活动孢子吸取黄鳝皮肤里的营养,向外生长成棉毛状菌丝,迅速在体表蔓延扩散。病鳝体生“白毛”,食欲不振,最后瘦弱而死。 防治方法:黄鳝入池前,池内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病发后用万分之四的食盐和小苏打合剂,全池遍撒。 ⑵毛细线虫病:由毛细线虫寄生在黄鳝肠内,破坏肠壁粘膜组织,致使其它病菌也侵入肠壁而引起的发炎。当寄生虫量大时,也可直接造成鳝鱼消瘦死亡。 防治方法:黄鳝入池前,池内用生石灰清塘杀死虫卵。病后可按每50kg鳝鱼用5克敌百虫晶体(纯度90%)的比则,拌入豆饼粉1.5kg,作成药粒投喂。(也可用别的驱线虫药,饲料要平时喜吃的) ⑶发烧病:原因是由于黄鳝过高密度养殖,体表分泌的粘液在水中积聚发酵而释放的热量使水温骤升,溶氧降低,致使黄鳝焦躁不安,相互纠缠,造成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预防时可在池内混养少量泥鳅,吃掉剰饵,并通过泥鳅上下窜游,防止黄鳝互相缠绕。发疬以后则立即更换新水,或立即加入万分之七的硫酸铜溶液,每平方米鳝池50毫升。 ⑷感冒病:病因是由于注入新水的水温过低,一时不能适应而死亡。 防治方法:使用温度过低的井水或泉水给鳝池换水之前,应经过地面的一定距离流程,使水温升高后再注入池中。当秋末冬初水温降则,120C以下时,黄鳝开始入穴越冬,这时要排去池水,只保持池土润湿,并在池土上面覆盖一层稻草,以免池水冰冻。 养黄鳝也是特种水产养殖之一,饲养得当经济效益收入要比养鱼的高,所以在农村水产养殖上,养黄鳝的户数,近年来在不断扩大,但是在养黄鳝的农户中也有不少是失败的,查其原因有多方面的。但在技术问题上,综上所述主要存在以下八类大问题。 ①乱购苗种:许多养殖户从外地购买的所谓“人工养殖”苗种或其它所谓“优质”苗种,实为收集的野生苗种,而且这些苗种因暂养和多环节贮存,运输等不科学操作,养殖中死亡率在90%-100%,所以在购苗种时,一定要认真考察辨别。 ②不择品种:从外观看黄鳝有深黄大斑,土红大斑、浅黄细斑、青灰细斑等类型,只有选择前二种才有较快的生长速度,人工养殖才能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③大小混养:同一池中大小混养,小鳝不敢争食而体质衰弱甚至死亡。饵料不足时,大鳝吞食小鳝,因此大小鳝混养,虽大鳝长速快,但池塘总产量低。 ④池水过深:因黄鳝体内无鳔,不能在不同水层随意漂浮停留,以露出水面呼吸空气。池水过深,黄鳝需频繁游至水面呼吸而消耗大量体能,影响正常生活生长。池养黄鳝根据鳝体大小,水深宜在10~15厘米,而网箱养鳝水草应充满整个网箱,以便为黄鳝提供良好的栖息和呼吸条件。 ⑤鳝池施粪肥:鳝池水体小,施粪肥极易败坏水质,诱发疾病,如此“改良水质”是得不偿失。 ⑥忽略培植水草:水草能为黄鳝防暑降温,净化水质。没有水草的鳝池无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养殖黄鳝也难以成功,或难实现高产量、高效益。 ⑦喂“素”食:有的养殖者利用麦麸,菜饼,豆渣,米饭,青菜等植物性素食饲喂黄鳝,严重饥饿缺饵时,黄鳝也会少量吞食,营养却满足不了黄鳝生命活动的需要,更谈不上生长增重,久之引起黄鳝逐渐瘦弱和发病死亡。黄鳝属底栖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应投喂动物性饲料或全价配合饲料。 ⑧频繁换料:常有养殖者因饵料无保障,常改换饵料种类投喂。黄鳝饲料应有一定的稳定性,突然改变饲料种类,黄鳝难以适应而拒食,会影响正常生产生长。

感觉不错,赞哦! ()
下次努力,加油! ()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一周热门